医疗事故鉴定的条件
医疗事故鉴定是医学专家根据医疗卫生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疗行为中是否存在过错及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判断的过程。医疗事故鉴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进行。
一、鉴定主体
医疗事故鉴定只能由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事故鉴定机构进行。这些机构一般设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内,以保证鉴定人员的专业性。
二、鉴定对象
医疗事故鉴定对象仅限于医疗行为中的过错,不包括其他民事侵权行为。医疗行为是指医疗卫生人员在医疗机构内,对患者实施医疗诊断、治疗、护理等与疾病伤残有关的医疗卫生活动。
三、鉴定依据
医疗事故鉴定应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同时,还应当参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执业医师法》等规范性文件。
四、鉴定材料
进行医疗事故鉴定,需要提供以下材料:
1. 患者病历
2. 医疗机构提供的相关资料
3. 患者提供的其他材料(如证人证言、影像资料等)
五、鉴定期限
医疗事故鉴定机构应当在收到全部鉴定材料之日起60日内出具鉴定。在特殊情况下,鉴定期限可以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30日。
六、鉴定结果
医疗事故鉴定分为以下几种:
1. 医疗行为过错:指医疗卫生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法规、诊疗常规或者其他相关标准,造成患者损害后果的。
2. 医疗行为无过错:指医疗卫生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没有违反医疗卫生法规、诊疗常规或者其他相关标准,造成患者损害后果的。
3. 医疗行为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指医疗卫生人员的过错行为与患者的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过错行为是造成损害后果的原因或者原因之一。
4. 医疗行为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指医疗卫生人员的过错行为与患者的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过错行为不是造成损害后果的原因。
七、鉴定效力
医疗事故鉴定是医疗纠纷处理中重要的证据,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但是,鉴定仅对鉴定事项具有约束力,不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对鉴定有异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创文章,作者:小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jn854.com/yiliaojiufen/3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