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降薪,合法吗?
工伤是指职工在工作中或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或职业病。工伤后,职工享有工伤保险待遇,其中包括医疗费用报销、伤残待遇、误工津贴等。
然而,一些用人单位却存在工伤后降薪的情况。这种行为是否合法呢?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经治疗仍无法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合适工作的,可按伤残等级评定伤残待遇,并按时足额支付。
也就是说,用人单位不得因职工工伤后造成劳动能力下降而降低职工原工资标准。
工伤后降薪的处理方式
如果职工工伤后遭遇降薪,应采取以下措施:
1. 收集证据:保留与用人单位协商降薪的沟通记录、工资条等证据。
2. 与用人单位协商:向用人单位提出异议,要求恢复原工资标准。
3.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如果与用人单位协商无果,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4. 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劳动监察部门调解不成功,职工可向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5. 提起诉讼:仲裁裁决后,如用人单位仍不执行,职工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保障
《工伤保险条例》明确规定,因工致残的职工,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辞退职工。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工伤后降薪是违法行为,职工应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应依法保障工伤职工的工资待遇,避免因降薪而影响职工的正常生活。
原创文章,作者:晓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jn854.com/laodongjiufeng/6232.html